使萬有和好 歌羅西1:13-23 Peter Bush牧師/薛伯讚牧師譯 今天能夠來到我太太出生及成長的地方,我感到非常榮幸。 謹代表加拿大長老教會2017年總會向大家請安。感謝上帝,台灣與加拿大的教會,彼此間一直都有長久與美好的關係。這聯結的關係,從馬偕來台開始已有145年之久。這個聯結一直受到上帝的賜福,也期待日後仍有更為美好的聯結。 我與牧師娘Debbie很高興能來到這裡。Debbie的父母,曾經在台灣做宣教師,即蘇若蘭牧師(Jamie Sutherland)及牧師娘Joyce。 當我想到每個基督徒及教會,受召當要成為什麼樣式以及要做什麼時,對我來說,今天所讀的歌羅西書的信息越發覺得重要。 我將跳過這段經文是否為早期教會使用的讚美詩或信仰陳述的討論,而直接來看信息的核心。 我所使用的英文聖經版本,有二個字相當顯著,因為它一再重覆出現--「萬有」(all)出現7次,「首」(first)出現3次。 「首」出現在15節及18節中的「首生的」。它幫助我們了解耶穌是誰,這是保羅的重點。 15-17節說,耶穌是那看不見的上帝之像,他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就存在,因為萬有都是在他裡面造的;包括可見的被造物,岩石、樹木、海洋、山嶺,及不可見的靈界。也包括世界的權勢,因為被造的世人及其所擁有的權勢都來自耶穌基督。耶穌超越一切的被造物,也把被造物有次序地連結在一起。 耶穌在萬有以先,萬有也靠他而存在(1:17),這句話不僅說明耶穌仍是臨在被造的世界中,而世界及宇宙也因他而能連結在一起。耶穌大於世上所有的權勢。故,耶穌在萬有之上,他是可見的上帝的像。 耶穌的影像,是多麼的雄偉、驚奇、榮耀。但這只是頭一部分。 18-20節,焦點從創造轉到救贖,從創造轉到和好(復和)。耶穌還是首,是身體(教會)的頭。他是首先的―不是受造而是復活,「是從死人中復活的首生者」。因為耶穌來到世上,他不僅是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且是新創造的首先。復活與創造都是一種開始-復活是耶穌所帶來新的國度的開始。 而這國度,是和好的國度。 保羅提醒我們,如13節所說,「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遷移到他愛子的國度裡」。這是第一個和好的圖象。 我們都是敵對上帝的人,因為我們都犯了罪。我們所做的,已經破壞與上帝的關係。我們看自己高於別人,為尋求自己的利益甚至去犧牲別人。我們說的話、行為、態度常顯示,並沒尊重別人,因為我們忘了,所有的人甚至是我們不喜歡的人都有上帝的形象。我們得罪上帝,也得罪別人,這罪破壞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但是,在耶穌基督裡有救贖,能與上帝和好,罪得赦免。新的生命開始了。故,和好的第一個圖象即在,通過耶穌基督,我們與上帝有了和好的關係。 和好的第二個圖象在於人與人之間。假如你我之間有所衝突―我們就當尋求一些解決的方法,就當想出如何一起同工的方法。我不知道在台灣會如何處理,在加拿大,你可去大學院校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在我所住的城市(Winnipeg)就有大學在每年暑假開這門課,教導人如何和好,如何處理衝突。 人與人間的和好並不容易。我們很難說出口,說,我錯了,抱歉。我們也很難赦免別人,讓怒氣及恨意離去而給予赦免。這都不容易。而這僅是兩人之間,二個個體之間的事。 在加拿大,和好(reconciliation)已然是一個重要的字,許多人在談論它。特別是大家談論的原住民與新住民的關係―早就住在該地的人以及搬來此地居住的第1代、第5代,或第9代的人之間-但之後佔領及使用原住民原有的土地。 新住民主要來自歐洲,特別是法國及英國,有時會未得允許就佔領原住民-First Nations and Inuit(1970年代則稱為印地安人)的土地,甚至於當他們以契約而得使用權,卻超出他們曾經談妥的範圍。他們並沒有持守契約。新住民強迫原住民的孩童上學,在那裡教的是英語,且學生被告知要放棄他們父母、祖父母的傳統。在學校裡,他們被嘲弄,也讓他們覺得他們是不重要的次等人。有一些學生在肉體及情感上被霸凌。他們感到寂寞,想家,因為家是他們認識的地方,是他們家族住的地方。這些學校是教會所設立的―天主教、英國國教、聯合的,以及長老教會。 經過一段時間,教會已認知到,過去他們所做的是錯了。這已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加拿大所設立的最後一間學校在1969年關閉了,直到1994,25年之後教會才告白他們的罪。 從那時候開始,教會才嘗試活出要成為和好的人,但我們都知道,要如何做卻是不容易的。要讓一群彼此對立的人和好,談何容易。我們被呼召要有一新生命的樣式,一個能結合在一起的新樣式。那並不容易,不了解、不信任是存在的。 我是否該嘗試以我的能力去讓和好發生。那是因為我關心,而且知道這是重要的事。當我努力投入其中且試圖要做好它,我做了,效果卻很差。人們的誤解令我感到沮喪,亂成一團。 當我們企圖用我們的方法、力量要帶來和好時,它往往是失敗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已忘了這真理:耶穌才是使萬有和好的人。當我們尋求進入和好,我們所要做的是,要與和好的中心人物耶穌一起做。 我曾經聽到曾就讀教會學校的一位原住民學生,說,她樂意告訴別人,赦免是使人得醫治及盼望的唯一方法,讓我印象深刻。之後,我注意到,她的頸上掛有一條有許多鑰匙的環鍊,鍊上寫着,「我愛耶穌」。我心裡想,「我知道她的赦免從何而來了-和好這從這裡而來」。 唯在耶穌裡,我們才能跨越那分隔的線,使彼此得到和好。跨過殖民者及被殖民者之間的分隔;跨過種族及文化之間的分隔;跨過貧富之間的分隔;跨過不同年代者之間的分隔等。和好只來自一個方法,就是在耶穌基督裡,如1:20說,「藉着他,上帝使萬有和好」。 在這世上,人與人之間有衝突,也有高度的緊張。在這世上,舊有的怒氣仍高漲-我們有這故事告訴我們,通過一個人的死與復活,上帝使萬有和好。 和好的第三個層面在於人與受造界之間。因為上帝已在基督裡為自己使萬有和好(包括所有受造物)。15-17節已告訴我們,耶穌乃是臨在於創造中,且萬有都是在他裡面造的(1:16a)。而第二段落(18-20節)告訴我們,唯有耶穌帶來萬有的和好,包括受造界。 人與受造界並不協調--這事實不用我談的太遠。北美的礦業界曾認為爆開山頭比鑽隧道更快更好。結果,在山上存活的樹木、河流及一切動物,都遭破壞殆盡了。在太平洋,有塑膠及垃圾集結的兩大垃圾塊--這是人的浪費及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受造界的更新變化、環境的修復勢必要發生,不是因為人必會轉變――而是因為我們有一意願,要尋求與曾經被我們傷害的受造界和好。與受造界和好的工作和基督使萬有和好的工作,同樣在於基督死在十字架的根基上。 在基督的死與復活,和好來到世上--上帝與人之間的和好,人與人之間的和好,人與受造界的和好。和好是雙方的,我和好,你和好,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和好,大家共同和好。 保羅在這一段經文中,他以作為「這福音(這和好的消息)的僕役」(1:23)來結束。 我們當中所有的人都在尋求和好--也許他們需要與上帝和好;也許他們正期盼與衝突的對方有一更新的關係;也許他們要將過去感覺的怒氣和恨意消除;也許他們如加拿大許多20歲以上的人,要尋求一條與受造界和好的方法。我們當中所有的人都渴望和好。 我們(教會)可以為他們指出和好的來源―即耶穌基督。因為我們知道,只在耶穌基督裡,和好才能發生。(2017年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議長Peter Bush牧師講於台北南門教會,經作者同意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