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次數:2193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7/3/23
宣教新挑戰 國際研討會共商


普世教會夥伴支持長老教會扮演先知性角色 為社會邊緣族群捍衛權利

【義工記者林佳靜新竹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下簡稱PCT)總會2017年2月13至17日,舉辦「今日台灣教會的宣教任務」國際研討會。PCT透過總會助理總幹事徐望志教授特別邀請42個夥伴教會領袖來台。190位國內外教會牧長聚集在新竹聖經學院,由學者專家分析台灣新的政治社會局勢,並探討:轉型正義、性別公義、經濟公義、氣候環境公義、教會青年的角色、教會先知性的角色與夥伴宣教的意義等議題。

透過此次會議,普世教會夥伴對於PCT過去為宣揚福音所受的傷害及台灣在國際被隔離與孤立的處境,有了深刻的理解,並承諾與PCT共同合作,抵抗具有帝國特質的全球化經濟霸權,為社會邊緣人發聲,以愛與公義的行動,完成上帝整全宣教的異象。

開會禮拜在壽山中會德生教會弦樂團的演奏下揭開序幕,泰雅爾中會牧傳會詩班也在會中獻詩。總會議長Sudu Tada牧師以「一同吃飯」為題,邀請普世教會夥伴與PCT在愛中彼此接納,同赴上帝的宴席。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表示,2016年是台灣全新的開始,蔡英文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國民黨首次失去國會多數席次,台灣面對社會、經濟和政治情勢變革諸多挑戰,PCT希望與普世夥伴一起深思「今日台灣教會的宣教使命」。

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致詞表示,台灣在2016年進行第三次政黨輪替,10年來台灣首次躋身「最自由」國家之列,排名也超過美國。他感謝長老教會150年來為台灣社會所做的貢獻。

最後一天,由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總幹事佛谷森(Christopher Ferguson)牧師與林哲夫教授所主持的聆聽小組,凝聚此次研討會的共識與建議,表達普世夥伴了解到台灣人長期受外來政權統治,追求民主化的過程,PCT主張「人民自決」,與受壓迫的人民站在一起。1990年代,台灣又面對中國經濟勢力崛起,受到政治、外交、軍事的威嚇及經濟、文化與宗教的統戰。

普世夥伴肯定PCT,在受到國民黨政權的迫害下,仍關心台灣前途,與公民社會合作並聲援原住民,目的是希望肯定全體台灣人的身分認同和尊嚴,成就上帝救贖的使命與台灣的盼望。

普世夥伴體認到,台灣政府必須推動轉型正義,教會也要扮演先知性的角色協助監督與深化工作。關於「性別公義」及「青年在教會中的角色」,曝露出台灣教會本身需要改革,為社會邊緣族群捍衛權利。「經濟公義」聚焦在青年貧窮,對「帝國」也有更全面的了解;「氣候及環境公義」提到台灣原住民的衝擊及人類「公共財被殖民化」的現象;「包容性的生命共同體」的討論,幫助人們重新思考基督的形象與上帝造人的旨意,從而挑戰傳統教會學。

普世夥伴建議,PCT應創辦「台灣普世論壇」(Taiwan Ecumenical Forum),做為公民行動與倡議的平台,並擴大普世與教派合作,確認PCT在普世關係與國內宣教行動的優先次序,及改善與中國教會的關係。普世夥伴對於PCT過去承擔的痛苦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深深體認到台灣在國際被孤立和隔離的處境,願意與PCT共同合作,擴展夥伴關係,在上帝賜給所有人豐盛生命的異象下,一同抵抗所有「帝國」的形式與不公義。

今日PCT的處境

信仰覺醒宣教契機

【林宜瑩新竹報導】本次國際研討會中,普世教會協會(WCC)中央委員鄭仰恩、總統府資深顧問蕭新煌、前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分別就「對現今台灣實況的回應:一個宣教史的觀點」、「今日台灣現今社會議題的典範轉移」、「台灣新政局分析」等層面分析PCT現今的處境。

鄭仰恩指出,台灣現今宣教處境的挑戰,在於台灣國家與台灣人身分的認同,以及全球化帶來單一文化、科技物質主義、消費文化、傳統倫理價值的崩潰及人格關係與在地社區的解體等衝擊,因此,如何落實本土化的神學觀,將基督信仰融入婚喪喜慶等生命禮俗,以及在族群關係、性別議題上,尊重族群主體性、實踐「兩性平權」、「兩性共治」新文化,在看見公民覺醒力量時,基督信仰如何「覺醒、更新與轉化」,會是PCT的宣教契機。

蕭新煌表示,台灣從1960年代至今,產生了諸多改革運動,也促使台灣解嚴、解禁,並且促成民主化以及政黨輪替。其中,從1980年代至今發生了5個重要的社會典範轉移:公民社會的崛起、民主的建立、建立種族多元、新民族認同出現及倡導島嶼的永續性。他強調,台灣民主不可能永遠穩固,還要顧慮中國武力威脅,在國防上必須要強化、突破外交困境等;另外在資源分配不均、新移民、區域差異、性別平等、死刑存廢、自我認同等議題,都需要透過了解社會的對話及互相尊重,才能耐心建立共識、化解衝突。

賴怡忠則分析,2016年的總統選舉後,台灣有了第三次政黨的全面輪替,馬英九執政8年大失民心,民進黨確認了本土認同,讓大家正向思考台灣未來要走的路,是致勝關鍵。他指出,照理說國民黨失去政權後,應會回頭擁抱台灣、本土認同,可是實況卻是更傾向認同一個中國;對中國而言,這次蔡英文的當選,被認為是對台灣認同勝過對中國的認同,在「統一」進程上非常不利,中共已有相當憂慮。

賴怡忠也觀察到,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將會加速進行年金改革、建構社會安全網、完成轉型正義調查、重建原住民史觀與推動原民自治、司法改革及提振世代正義等政策,但卻沒提到憲政改革、公投修法。他提醒大家,台灣保守勢力的集結與中國對台採強硬措施,還有亞太區域情勢緊繃及區域經濟的變化,以及新南向政策是否能重新定位台灣,都需要一段時間來印證。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

時刻反省解放苦痛

CWM總幹事柯旺受邀專講,提醒教會要無時無刻反省思辯。(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新竹報導】「PCT必須在群體中扮演先知角色,讓受壓迫悲苦的聲音被看見,並且倡導公義與和平。」世界傳道會(CWM)總幹事柯旺(Collin Cowan)在「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專講中向PCT提出挑戰:當外勞遭不人道對待、剝削,外籍幫傭被僱主強暴、虐待時,PCT是否願意扮演先知角色,為這些受苦的人發聲?

柯旺點出,台灣2015年經濟成長率低於1%,卻有40%的台資在中國,造成台灣國內青年失業嚴重,基層服務業越來越仰賴低薪的外勞,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實況下,面對處於社經階層底端的外勞這類外國人時,將外勞視為罪犯、沒道德及不法之徒等歧視、仇外情結下,往往眾人因此對加諸外勞身上不公義的事實會較容易沉默以對、視而不見,甚至冷漠。

柯旺也直言,蔡英文就任總統後的幾次談話中,也承認在台60萬外勞所遭遇的各種困境,甚至有嚴重過度加班、常處於有危害的環境中、所得勞資過低,也有外勞受虐、被奴役、意外死亡,外籍家庭幫傭被僱主強暴與虐待,他們並未受到勞動基準法的保障,甚至多數外勞受限於台灣仲介制度,還必須支付高額保證金等剝削。

柯旺認為,「反省思辨」應是教會一致的立場,以上帝智慧為基礎,透過靈性操練,用「心靈的眼睛」看見超越表象的事物,並試著去了解在特有的社會與政治處境下,上帝對我們的要求,從中去發現自我定位。他說:「我也求上帝開啟你們的心眼,好使你們知道:祂呼召你們來的盼望是什麼。」他相信上帝的旨意是要解放痛苦呼喊的受造物得到自由,呼召我們去實踐帶來醫治的盼望行動。

柯旺更鼓勵PCT所屬1244間教會,要去關注台灣這島上人們的傷痕與盼望,讓人在憐憫、接納多元文化、種族與宗教的分界中與神相遇,請教會開始背負重擔,讓受苦的人在掙扎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就像教會常常受到打擊感到無助時,看似沒有牧羊人的羊群,卻能在屬靈與勇敢的盼望中與神相遇。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嗎?」他詢問大家,在承受豪取搶奪、剝削之苦的孩子與青年眼裡,基督徒看見了什麼?在拯救深陷遭偷竊、搶奪、殺戮及毀壞等壓迫的人時,PCT的角色又是什麼?柯旺期待當大家在反省深思「在開展中的台灣未來我們要扮演的角色」時,必須先思考回答這些問題。

台灣轉型正義報告

捍衛原有提升自主

【Umav新竹報導】2月15日上午進行「今日台灣轉型正義報告」,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與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歐蜜˙偉浪。兩位與談者分別從白色恐怖以及台灣原住民族群議題論述,邀請眾人共思轉型正義的功課,會議中也由澳洲天主教大學神學院講師Gemma Cruz擔任回應人。

吳叡人中談論台灣白色恐怖歷史,造成無數受害者與威權遺緒,其元凶中國國民黨,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白色恐怖被究責。吳叡人多次點名總統蔡英文,強調眾人應積極督促政府針對轉型正義有所行動。他也表示轉型正義是一件特殊的議題,因為它必須聯合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共同達成。此外他也回應原住民族群議題,認為縱使具體細節仍待更多追查,但人們可以從已知的歷史真相和數據中看見原住民族群被剝削的事實。

吳叡人肯定PCT「是台灣唯一具有公民意識的宗教團體,可惜擁有公民意識的宗教團體在台灣是少數。」他也提出台灣轉型正義的功課:台灣不應該單打獨鬥,而要與普世的公民社會同工,期許台灣創造一個充滿活力、能夠鞏固民主價值並實踐轉型正義的公民社會。

歐蜜˙偉浪舉出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因非法持有槍枝而遭起訴,顯示原住民社群文化與當代政策存有具體衝突,並引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支持原住民恢復權利與自治」決議文表達信仰反省,「檢視我們在原住民的宣教過程,雖在族語的復振、傳統領域的捍衛及自主意識的提升,與原住民一起努力過,卻也要為宣教所犯下的錯誤深感抱歉」,並強調轉型正義的核心精神,即是讓原住民能「把原有的拿回來」。

Gemma Cruz表示,她對歐蜜˙偉浪引用「balay(真相)」與「s'balay(和解)」倡議轉型正義的印象深刻,並認為台灣應有更多以原民為主體的詮釋,來為正義發聲。

教會對社會與正義的探討,也引起電視台的關注與報導,總會議長Sudu Tada受訪時表示「希望教會能在台灣轉型正義的過程中有所貢獻」。

同步座談I、II、III

專家實踐面樣樣談

【邱雅憫新竹報導】國際研討會中,共舉辦3場同步座談,議題包含:性別公義、教會青年的角色、經濟公義、氣候與環境公義及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等,共同找尋教會在面對社會不斷變革、政治情勢挑戰下的因應對策,也對照台灣與普世教會對於各議題的實踐層面,透過傾聽、對話、學習,將榮耀歸於上帝。

「性別公義」座談,邀請到總會性別公義委員會主委王進財牧師與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WSCF)執行長Necta Monte,分享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及面對同性議題教會該如何調整腳步落實平權。

「教會青年的角色」座談,由總會青年幹事鄭君平牧師擔任主講人,他鼓勵青年不看輕自己的使命,也希望教會開啟青年進入教會決策核心的平台與空間,讓青年成為時代的先知,彰化中會竹塘教會青年莊友羑則分享該教會的青年事工,及青年如何扮演銜接代溝的橋梁,並以「衝突是好的,但合作可以更好」的精神,勉勵青年與教會合作,成為上帝有用器皿。

「經濟公義」座談,邀請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就「台灣青貧族面臨的困境」,和尚比亞聯合教會(United Church of Zambia)普世專員Omega Bula以「經濟全球化對於人類及全球的影響」切入分析台灣與普世教會對經濟公義的回應。葉大華直言,現今台灣青年貧窮的兩種主要型態:失業貧窮與工作貧窮,期望PCT善用資源,成為青年職涯輔導中心,並檢視教會內部青年勞工條件,成為友善青年勞工職場,她也鼓勵教會與青年探討勞動尊嚴,進行跨世代溝通。

會中,彰化中會路上教會牧師陳澤胤分享自己在鄉村教會面臨的困境,他坦言現階段要去改變社會結構頗困難,因教會能提供的資源有限,他希望青年不以賺錢為目的,而是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價值」,非「生命的價格」。

最後,葉大華也呼籲PCT開啟與青年對話的平台,讓青年加入教會決策層,回應社會需求。

教會的先知性角色

公共神學回應社會

【林家鴻新竹報導】2月16日的座談邀請到普世教會協會(WCC)中央委員、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鄭仰恩牧師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先知性角色」。他表示,PCT自從1951年成立總會起即參加多個國際教會組織,在信仰反省上受到普世教會以信仰立場關懷人權、社會公義、族群和諧、環境整全等思潮的影響,因此1970年代才會對政府發表3個著名宣言,呼籲尊重人民在外交孤立時自決前途之主權、政治改革、尊重講母語權利等;80年代開始透過普世運動支持的城鄉宣道會(URM)培訓社會運動及草根工作者,成為帶動台灣社會改造的先鋒。

近30年,「公共神學」逐漸成為重要的神學運動,鄭仰恩引用西方神學家的見解表示,當代神學必須積極回應三大對象「教會、學術院、公共領域(包含政府、企業、志願團體及媒體)」;而從事公共神學,則必須在三者間取得平衡,尤其「公共領域」最易被忽略;在倫理學、牧會學、宣教學外,積極思考基督教的公共關聯性,並回應關乎「公共利益」或「公民社會」的議題。

鄭仰恩表示,二戰以後台灣隨著傳統主流教會教勢衰微,獨立教會壯大,加上過去反共意識形態的影響,因此PCT以外的教派普遍都對深具「公共意識」的普世合一運動及社會關懷的神學產生抗拒、排斥。而長期受外來政治文化影響,更導致教會習慣以「私我」、「人情」處事,無視結構性的問題,往往導致漠視社會正義,反映族群偏見、是非不明、制度毀損,這是台灣宗教團體所應共同努力的目標。

鄭仰恩提醒,面臨公共神學興起,PCT除延續過去為政治人權、新移民、原住民、同志等弱勢團體人權所做的努力,更應具體回應與「鄉土」和「人民」生死攸關的議題,如殖民與後殖民情境、兩性議題、經濟公義、物質/消費文化、生態環境等。教會需要與人民同行,將政府組織及企業財團以外能主導社會變革的「第三部門」(公民社會)建立起來,公民愈有力,教會的先知性角色才有發揮機會。

普世夥伴宣教的意義

國際家庭的一分子

【林家鴻新竹報導】總會普世關係委員會委員鄭明敏演講表示,PCT是台灣眾基督教派中唯一熱衷參與普世運動的教會,也是在被譽為「教會的聯合國」的普世教會協會(WCC)中,唯一的台灣代表,目前在全球各大洲結交近40個夥伴教會。

鄭明敏表示,PCT在台灣社會民主化的過程中,承受了執政當局國民黨的嚴峻政治壓力,1980年美麗島事件爆發,總幹事高俊明牧師及10位教會同工被判入獄,此時是PCT獲得普世教會聲援最多的時期。PCT對青年、婦女、原住民的重視,來自長期參與普世運動的啟蒙;近年加入教會共同行動聯盟(ACT Alliance),將累積的豐富急難救災經驗分享給普世教會。

鄭明敏表示,80年代隨著中國教會人數快速攀升,無神論的中共政府允許三自愛國教會接觸WCC後,開始對PCT產生負面影響。中國以粗暴方式逼國際默認「台灣是中國的一省」的謊言,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成了不可明說的政治禁忌,這種現象也發生在普世機構中。1991年中國基督教協會(CCC)申請加入WCC,就曾要求以在PCT名稱後方加上China等方式,要求改名,最後在PCT堅拒下未果。

鄭明敏說,CCC加入WCC後,普世眾教會急於與之發展宣教合作,避談敏感政治議題,這種做法對PCT並不公平。紐西蘭衛理公會會長Prince Devananadan直言普世合一運動中,鮮少有資料提及與自決有關的PCT與台灣人民的呼聲,是否為了取悅強權而排除台灣呼聲?他提醒聽眾不該忘記台灣人是獨立的民族,要有自己的治理系統。

總會助理總幹事徐望志教授表示,PCT與許多國家的教會擁有良好關係,這是台灣政府做不到的,PCT應透過這樣的能力與國際資源來幫助台灣運作軟實力。他並提醒聽眾,台灣人現在連參訪聯合國總部都因不是聯合國會員被拒,若台灣人和大家一樣都是國際家庭一分子,甚至一樣是上帝家中的一分子,那被排斥忽略是對的嗎?這是台灣向大家提出的挑戰。

~轉載自台灣教會公報第3391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