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次數:3576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6/2/29
2016中會與族群區會普世事工研討會 定根本地的普世事工


作者/林佳靜高雄報導、攝影

中會與族群區會普世事工研討會在高雄宣教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林佳靜攝)

 為促進普世教會的交流及宣教合作,加強聯繫總會與中會、族群區會、地方教會之間的普世事工發展,整合整體教會的資源與資訊,讓普世事工更落實到地方及教會生活中,總會普世關係委員會於2月25日在高雄宣教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2016中會與族群區會普世事工研討會」,會議主題從「定根本地的普世事工」,談普世運動目前遇到的挑戰、中會地區性普世事工分享、教會及中區會在總會普世事工中的定位等三項議題,有來自各中區會50多位關心普世事工的牧長參加。

 會中邀請嘉義中會總幹事黃世偉牧師分享嘉義中會普世部運作的經驗、勞工關懷中心簡長榮主任介紹東南亞移工關懷事工、中布中會Sau Tanapima牧師說明砂勞越原住民宣教計畫。最後由世界傳道會(CWM)財務長、總會普世委員莊孝盛牧師主持座談會,牧長踴躍提出建言,進一步釐清PCT普世事工的定義與使命。

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說明長老教會追求合一及參與普世合一運動的歷史

長老教會在普世運動所遇到的挑戰

 主講「普世運動目前遇到的挑戰」專題的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首先說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追求合一及參與普世合一運動的歷史。他提到出生在彰化,1941年畢業於英國劍橋的衛斯敏斯特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的黃彰輝牧師,二次大戰期間留滯英國,1948年回國擔任台南神學院講師,次年受聘為院長,在短短十多年間將該校建設為當時全東南亞數一數二的神學院。此期間他積極促成長老教會南、北兩大會合併,於1951年成立總會,留下「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合一就得著建立,分裂就導致失敗)的名言。他積極推動「美國基督教大學聯合基金董事會」在台灣設立東海大學。1953年起他接觸普世神學思潮,進而協助長老教會總幹事黃武東推動「倍加運動」,並於1957年和1965年兩度被選為總會議長。1965年起,他受邀至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WCC)的神學基金會(TEF)工作,直到1979年退休為止。

 林芳仲牧師強調,這句「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正是二次大戰之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建立自我的身分認同、參與普世合一運動的基礎。總會成立後,同一年即加入普世教會協會及世界歸正教會聯盟(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WARC),並陸續與各母會和早期差會訂定合作教會協約。

 林芳仲牧師說,長老教會從接受幫助的教會,逐漸轉化為分享、給予和參與的教會。早期在醫院、學校、神學院等方面,均依賴母會及歐美教會的支持。神學院的師資培育,也是透過歐美教會提供獎學金。1980年代後,隨著歐美教會教勢逐漸衰退,台灣也被視為已發展國家,不能再奢望歐美國家給予經費協助,長老教會以自立為目標,學習成為一個願意分享、貢獻和給予的教會。如今長老教會的神學院能夠與普世教會組織合作,提供國外牧者的進修課程;三家基督教醫院定期安排醫療團前往各國義診;在救災上,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曾參與2004年南亞海嘯後的斯里蘭卡、印度重建;2001年印度古加拉省地震後賑災;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的重建;2014年又加入「教會共同行動聯盟Act alliance」,參與普世教會救災資源的整合行動。林牧師提到,今年2月6日發生台南大地震,他接到許多普世教會的來信及奉獻,足見普世教會對PCT在台灣宣教事工的重視與關心。

 林芳仲牧師指出,宣教的合作與差派宣教師不再依循19世紀的觀念,直接在當地進行宣教,而是必須尊重當地的教會,以對方所提出的需要為主。1951年以來,PCT與世界各國35個教會建立合作教會關係;與日本基督教團、美國長老教會、加拿大長老教會、泰國長老教會和柏林差會進行宣教協議會,共同擬定宣教合作的議題,結合處境化和整全宣教的資源,與普世教會組織和夥伴教會分享。

 林芳仲牧師說,美國聯合衛理公會前主教總幹事Bishop Roy Sano,曾推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先知性(Prophetic Mission)的教會。許多國外教會發現,PCT推動福音與社會公義兩方面非常平衡,反而希望向PCT學習。

 林芳仲牧師提醒,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普世合一運動必須面對中國教會的議題。1991年,在澳洲坎培拉的第七屆普世教會協會大會,中國基督教協會欲申請加入普世教會協會,還要求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名稱後加上中國(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China),經我教會嚴正抗議後,該會代表丁光訓主教在加入普世教協會員後,發表說:「中國教會加入普世教協,絕不會損害中國大陸以外任何教會的獨立和完整」(Our membership will in no way impair the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of any church outside mainland China.)這句話也被正式記錄在普世教協的會議紀錄上,可做為日後若有類似事件的參考與提醒。

 然而,WCC第十屆大會於2013年10月30~11月8日在南韓釜山舉行,中國教會卻在其國內媒體和普世教協的媒體Madang中宣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中國之下的教會,完全昧於事實。總幹事林芳仲牧師隨即與助理總幹事徐望志教授和普世幹事葉景安牧師,拜訪WCC總幹事Rev. Dr. Olav Fykse Tveit戴維德,請教普世教協是否有「一個中國政策」,他立即以4個連續的「No」回答。又請教在這次大會中,是否曾提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他又以連續4個「No」明確回答沒有。

 近年來,中國三自二會的幹部配合中國政府壓制中國的家庭教會,也統戰台灣其他的教會,舉行「海峽兩岸宗教文化交流論壇」。面對壓制與挑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曾發表牧函加以說明及澄清,提醒普世教會及台灣其他教派注意中國基督教協會,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政府統戰部宗教局所屬單位。長老教會堅持社會公義的原則,就是我們在普世教會所作的見證。

中會普世部運作經驗談

 為了讓普世事工更加落實到中會及地方教會,總會普世幹事葉景安牧師特別邀請嘉義中會總幹事黃世偉牧師分享嘉義中會普世部運作的經驗、勞工關懷中心簡長榮主任介紹東南亞移工關懷事工及中布中會Sau Tanapima牧師說明砂勞越原住民宣教計畫。

嘉義中會總幹事黃世偉牧師分享中會普世部的運作經驗

 早期嘉義中會的普世事工主要是向國外募款開設教會及與締結姊妹中會。1871年,宣教師甘為霖牧師開設嘉義教會(嘉義東門教會前身)、東河教會、白水溪教會。1956-1959年,在布袋教會牧會的鄭兒玉牧師透過普世教協向西德教會募建堂基金。1960年代,成立沿海烏腳病醫療團,得到德國教會的協助,照顧布袋、新塭、北門嶼一帶的烏腳病病患。期間並由台南神學院院長蕭清芬帶領國際學生在沿海地區舉辦勤勞營。1971年,德國黎明啟差會慕哲仁牧師在雲林麥寮地區開設橋頭教會。1981年與美國北堪薩斯中會締結姊妹中會。

 近期的嘉義中會普世事工規畫更為具體。1997年,嘉義中會得知台南神學有6位CWM(世界傳道會)的國際學生缺乏生活照顧。在第67屆第四次中委會時,將普世事工合一運動委託教社部辦理,關懷CWM學生,並安排國際學生訪問中會、中會公部門及其他社會團體及在地旅遊。2001年,春季議會通過託中委會銓派普世事工小組,直屬中委會。2003年,春季議會通過成立普世關係事工部,明訂普世部的任務,協助總會接待國際普世教會及宣教事工,更訂定近、中、遠程事工計畫。

2003年至2015年,嘉義中會普世部持續關懷台南神學院的國際學生。並舉辦跨教派、跨族群的普世合一事工,包括與天主教教會聯合舉辦基督徒合一祈禱會、聖誕節報佳音、牧長與神長聯誼;舉辦與鄒族區會、他教派聯誼座談;關懷國外宣教師鍾淑惠牧師、張智誠牧師;關懷在砂勞越宣教的全文河長老、在布吉納法索的王貞乃牧師;並與英國聯合歸正教會(URC)西北大會締結夥伴教會。2014年7月14-16日,日本基督教團東北教區議長和傳道部長訪問嘉義中會,將進一步評估締結為夥伴教會的可能性。

勞工關懷中心簡長榮主任分享東南亞移工關懷事工

東南亞移工關懷事工

 1989年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下設立的勞工關懷中心,1998年開始因應台灣移工政策,轉向為對外籍勞工的關懷。簡長榮主任說明外籍移工的處境,有的懸吊在山區的半空中蓋高速公路、有的在吵雜的工廠揮汗如雨、有的在醫院、養護中心超時的照護工作、有的廠工還要幫傭、種菜、餵羊等,不但無勞基法保障,甚至有暴力虐待、性騷擾、性侵及歧視發生。

 近年來,勞工關懷中心開始教會合作,在苓雅、德生和林園教會附近的公園關懷看護工;與小吃店、天主堂合作關懷廠工;與醫院院牧、社工室合作到醫院關懷受傷的外籍勞工。簡主任說,看護工每週二帶著阿公阿媽到公園活動,參加由勞工中心精心安排一個半小時的節目,讓他們可以放鬆心情,唱自己家鄉的歌曲,再由教會志工為他們祈禱,使他們的身心靈得著釋放。連雇主都來向教會致謝,無形中紓解長期照顧者的壓力。

中布中會普世委員Sau牧師分享砂勞越原住民宣教計畫

砂勞越原住民宣教計畫

 中布中會普世委員Sau牧師分享,因著孫雅各牧師及孫理蓮牧師娘海外宣教的異象,1968年孫理蓮成立「焚棘海外傳道會」,聘請長老教會18位元老及牧長擔任委員,經過一年考察宣教區後,於1968年11月派遣第一批牧師:林金元、陳榮福、吳明義及高清玄,1971年派第二批:全所哲、張天成、李學聖及曾傳火等8位牧師及家族前往馬來西亞砂勞越,向當地原住民伊班族傳福音,打開台灣教會歷史首次原住民宣教師的派遣。

 Sau牧師表示,砂勞越宣教事工早已有普世宣教的概念。多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砂勞越的衛理公會在宣教上成為夥伴關係,將福音傳給伊班族。

 1968年,台灣基督教芥菜種會與馬來西亞政府簽訂的十年宣教到期,8位牧師陸續回國。全所哲牧師因思念伊班族信徒,於台灣解嚴後,獨自回砂勞越短宣,並呼籲中布中會一起響應砂勞越宣教事工。自1995年開始,中布中會陸續有信義教會、地利教會、豐丘教會、望鄉教會及弟兄部,以及淡水國語堂奉獻建堂經費。1998年全所哲牧師過世後,其子乎南‧笛伴傳道陪同林金元牧師視察伊班族的教會,發現原本所培育的牧者大多凋零,年輕人沒有受到好的訓練。視察的結果認為伊班族教會需要興建宣教中心,培訓當地青年,積極投入自己族群的宣教,以自立、自主及自養為目標。2006年砂勞越宣教中心落成,由虎尾教會全文河長老負責管裡宣教中心的運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已計畫與砂勞越的BEM結成夥伴關係,除了持續關心伊班族,將進一步擴展到其他族群。

 中布中會擬於2016年8月,藉著砂勞越全所哲宣教紀念中心落成十週年紀念,計畫以詩歌佈道協助砂勞越衛理公會伊班族年議會籌募宣教基金,並擬定未來十年的宣教事工計畫,繼續關懷砂勞越的宣教。

教會及中區會在總會普世事工中的定位

 最後由世界傳道會(CWM)財務長、總會普世委員莊孝盛牧師主持座談會。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謝大衛牧師提出普世與傳道事工不知如何區分,以及普世與宣教的定義模糊等問題。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釐清,「國外牧者要到台灣當駐台宣教師要透過普世關係委員會關心,從台灣到國外宣教的國外宣教師則是透過傳道委員會差派,普世關係委員會本身並不負責差派工作。」總會助理總幹事徐望志教授則強調,「普世運動並不只是宣教,我們對於普世的了解應該包括全世界。」他說,以WCC為例,普世教會是一個團契,要見證耶穌帶來的好消息,不僅是建立教會,也不只是參與普世會議,也要關心貧窮、不公義的事,要勇敢發聲。

 新竹中會總幹事卓宗仁牧師表示,今年新竹中會負責接待日本福島小羊宿營的家庭,帶給地方教會很好的經驗,將來希望能在中會建立普世事工平台,累積經驗。參與普世事工20多年的潘黎如師母表示,總會普世一直都很努力想推動中區會的普世事工,她呼籲,中區會與國外教會連結時,可以通知總會。總會普世幹事葉景安牧師也強調,總會普世有許多資源和管道可以分享,也能協助處理在國外的發生的緊急狀況。

 排灣中會總幹事塔卡納夫則認為,普世事工對於地方教會來說還是很陌生,排灣中會到目前為止,僅只是接待國外參訪團體及青年短宣。他建議除了接待事工以外,也能讓地方教會長執和會友自費到國外教會訪問。他也建議勞工中心要多關心原住民的勞工問題。另外,他也提到,現在不同教派的互動往來愈來愈密切,若有外教派邀請參加宣教活動該不該參與?林芳仲牧師建議,仍以長老教會有簽約的夥伴教會為主。台北中會樹林教會黃旭正牧師提醒,普世事工的核心不該侷限在語言上,以免許多人礙於語言因素不敢參加,如果焦點放在宣教,可以讓教會更活絡。張正權長老則建議總會普世應該明訂標準化作業程序,讓地方教會與中會知道如何與總會普世事工聯結。

在海員漁民服務中心服事的德國柏林志工Lena Bergmann也來旁聽


資料提供單位: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