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次數:1341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22/11/14
普世教會協會(WCC)第十一屆大會參會報告-曹綵恂姐妹


第十一屆普世教會協會青年會前會參與心得

作者 曹綵恂/士林長青團契會長、土城教會青年

現就讀東吳大學法律學系三年級

  • WCC EYG在做些什麼?

在參加第十一屆普世教會協會青年會前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 Ecumenical Youth Gathering, EYG;下稱WCC EYG)之前,在士林長青、台北大專的活動中聽過很多有關普世的組織或活動,但從來沒有機會親自體驗,第11屆WCC EYG是我第一次參與其中。

此次WCC大會的主題是 「基督的愛讓世界走向和解與團結」。現今世界充滿了衝突與不公義,這個主題反映了世界的希望。在WCC EYG中我們將這個主題分為三個副標題,分別為頌讚恩賜(celebrating gifts)、訪視傷痕(visiting wounds)和轉型正義(transforming justice),並透過專講、研經時間、工作坊、小組等方式進行討論。在每個環節的小組討論或私下交談中,我聽到許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青年講述了他們的經歷、問題和困難。有許多議題是我以前沒有聽說過或沒有想過的,比如太平洋島國正面臨艱鉅的發展挑戰,除了眾所周知因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領土被淹沒的問題外,還有其他諸如青年就業問題、基礎設施缺乏,以及管理日益激烈的地緣戰略競爭。透過這些交談,增加了我對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認識及瞭解。

此次WCC EYG活動中,我們談了很多關於難民、性少數群體(LGBTQ )、宗教安全以及青年和性別問題,為在場青年提供了很多關於他們所關注和社會目前所面臨的議題的反思及提醒。在WCC EYG的最後一天,青年代表們起草了《青年宣言》(Voice of Youth),由所有與會的青年審議和投票,並送交大會決議。在投票過程中,我發現青年們都很迫切地想向世界展示他們自身和他們國家、地區所面臨的問題,大家都希望自己所關注、提出的能被列在宣言上。即使經過前幾天的交流,透過審議的過程,我發現在討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議題時,考慮彼此所處的狀況並加以同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另外,我也發現青年們雖然提出了許多問題,但在WCC EYG的過程中,並不是每個問題都能得到共識及解方,這可能也顯示出青年們在這些掙扎中仍努力尋找共融和團結,而這也是我們參與普世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 在WCC EYG中遇到的困境

參與在一個大型活動中,「聆聽別人所說的話」及「使別人聽見你所說的話」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兩相比較後,我認為要「使別人聽見我所說的話」是此次WCC EYG參與過程中,我覺得比較困難的部分。我所指的「聽見」,並不是表達出來、讓對方聽到,而是讓對方聽到你說的話後,給予理解和反思。

在這次WCC EYG的參與過程中,雖然WCC EYG的確提供了一個使青年能夠自由、開放的倡議和分享平台,然而青年們關注的議題實在是太大量而多元,大家又十分迫切地想要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導致各個國家地區間的發言聲量確實存在著差異。舉例來說,在其中一天的工作坊我參與了由WSCF秘書長 Marcelo Leites開設的「倡議(Advocacy)」工作坊,Marcelo將我們依地區分成歐洲組、非洲組、亞洲及中南美洲組,要我們分別提出倡議計畫並發表。亞洲及中南美洲組經過討論許久後,提出了「年齡歧視(Ageism)」,主要闡述青年在社會及教會經常因為年紀較輕而不被受到重視或輕視的問題。這個議題是亞洲及中南美洲的青年們在各自提出很多議題後,我們匯整並達成共識後提出的,然而在發表過程中,歐洲組針對這個倡議有諸多困惑及不理解,並認為我們以「年齡歧視(Ageism)」來表達這個狀況用詞太過強烈。其實當下的氣氛有點尷尬,因為歐洲組表現出的態度並不是很友善,並一直針對印度代表用的字詞挑剔,而是真的在討論或理解我們提出的議題。事後我們亞洲及中南美洲組討論,認為這就是凸顯出每個國家區域間的民情不同,這個議題的確在歐洲可能不常見,但在亞洲及中南美洲卻真實存在這樣的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此次我除了代表總會大專,也代表WSCF-AP。在WCC EYG的活動過程中,WSCF代表們的群組幾乎每天都會討論當天要聚集的時間點,我和另一位WSCF-AP的緬甸代表Arr Wai很認真想參與其中,每次都準時出現在約定的時間、地點,但總是發生到了定點之後,才發現他們(大部分是歐洲代表們)又改約,留下我、Arr Wai和一些中南美洲代表面面相覷;即便真的湊在一起開會了,也是都是歐洲代表們在發言、表示意見,亞洲、中南美洲代表的意見顯得相對不被參考,這件事情我們當下也有跟WSCF-AP的Fanny反映。

以上兩個例子,有WSCF內部本來就存在的問題,或許也能解釋為青年較不成熟而產生的矛盾。不過我認為WCC EYG就是普世活動的縮影,參與其中的青年們或許有天也會成為普世組織中擔任重要角色的其中一員,「無法被聽見」或許是PCT青年、甚至是亞洲地區青年參與在普世活動中的困境和挑戰,而現今PCT青年們在普世活動中以英語或其他語言溝通已不成問題,如何更有力、有效的表達,並使我們的意見被聽見,或許是我們接下來可以努力、培養的方向。

  • WCC EYG的反思

這次參與在WCC EYG中,除了以上觀察到的現象外,我還觀察了各國、各地區派出的代表、參與者的組成。地主國德國各宗派教會派出許多青年參與自是不必說,南韓的PCK、PROK即便有些青年英文完全不通,需要彼此翻譯才能勉強溝通,其派出的青年代表、參與者及青年管家,全部加總起來不下30人;非洲代表、青年參與者數量之多,在文化之夜時舞台都站不下;緬甸在當前政局動盪、不易出國的情況下也派出了6位青年參與其中;反觀PCT,作為台灣唯一在WCC的代表,僅有我和王御恩弟兄參與在WCC EYG中,人數相較其他國家偏少。長久以來,作為PCT的一份子、台灣人,我們一直在尋找發聲和被看見的管道及機會,但機會真的來臨時,我們是否能把握這樣的機會?我們是否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並願意擺上、投身其中?

透過這次WCC EYG,我認為「普世」不僅只是一個口號,不是到了各個普世組織年會、大會時,才聚在一起討論、尋求合一;它是一種生活態度,在平凡到不行的日常生活中,付出心力關懷身邊的人事物、感知周遭及世界各處所發生及面臨的問題,加以理解並付出行動。作為學生,在團契中聆聽專講、提出倡議也是一種普世參與的起步,如同今年在普世人才訓練會盧悅文姊妹分享的「普世並不是出國才能做」,而是要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這條路途遙遠且漫長,如同在WCC EYG中常唱的:The journey is long.但我們心存盼望,並求上主時刻與我們同在。

左至右>曹綵恂WCC EYG代表、王御恩WCC PCT青年代表、鄭仰恩WCC PCT代表團團長


資料提供單位: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