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次數:663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22/6/16
2022 世界傳道會東亞區會(CWM EAR)研討會 - 傅子依姐妹


作者/PCT青年代表傅子依姐妹

Photo by Rosie Sun on Unsplash

首先很感謝有這次的機會能代表PCT青年參加CWM-EAR。先前曾參加過CWM所辦的青年倡議會,當時的與會者都是青年,此次EAR除了青年代表外,還有總會幹事代表、總會幹部代表、婦女代表,我認為透過不同身分的代表交流,更能以不同角度來看見教會各種景況,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5月20日下午,PCT的代表以及總會的普世同工一起在線上進行會前會,將兩天會議的流程跑過一遍,總會幹事代表澤胤牧師也簡單說明在各教會分享的環節中他所預備的內容,也感謝文君老師分享之前與會的經驗,這些分享對初次參加的我們相當有幫助。

5月24日第一天會議的開頭大會特別希望成員們能以母語做自我介紹並以英語輔助,隨後邀請到CWM的總幹事琴周燮(Jooseop Keum)牧師開場致詞,他提及緬甸的軍事獨裁仍未止息;而香港、台灣及韓國政局的不穩定,正面臨挑戰。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和烏俄衝突造成的恐懼更遍布全球。在這破碎的時代,和平一直難以實現,琴周燮牧師仍鼓勵眾人將促進和好與正義視為使命,一同見證基督裡的平安充滿生活中,期盼與會者能夠共同預見鄰人和睦相處,沒有紛爭的國度。

接著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葉菁華教授以「The Church in a Post-COVID World」為題進行演講,說明疫情爆發以來,心理疾病、社會、家庭暴力和經濟問題都大幅上升,而教會也因禮拜聚會網路化衍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葉教授表示世界正在回歸「新常態」,但疫情的創傷仍然存在,後續教會事工發展應思考該如何惠及受疫情影響的會友。葉教授也提出What does the church mean in this situation? What we should do? How can your church renew its mission? 讓成員進行分組討論。

在PCT小組討論中,Fuyan牧師分享了原鄉教會在疫情當中,因為3C、網路設備資源不足,線上禮拜的方式對於部落來說是相當不易的,然而在一些都市教會,許多會友認為線上聚會能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是現代科技社會中勢在必行的趨勢。透過分享我們了解到在台灣因為有著多元的族群,以及城鄉地區的差異,進行事工時,必須因應各教會的情況來做調整。

5月25日第二天主題反思「Worship and Spirituality in a Post-COVID Church」由林明珠教授主持,以路加福音中通往以馬忤斯之路的故事探討後疫情時代中教會敬拜與靈性培育。故事中的兩人經歷基督的復活,為他們的生命和靈命帶來轉變,藉此林教授強調敬拜不僅是禮拜儀式,而是要轉化為敬畏的態度,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成為基督的肢體。林教授提出了4個反思題目,PCT所分配到是: What are our peoples’ deepest desire about “worship and spirituality” in the Covid-19 situations?及How to forge a new spirituality as we are Challenged to hit on the road to Emmaus (in different context of sharing the Gospel)?

在小組時間中,我們將兩個問題合併討論。在疫情期間無法實體聚會,因而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友各自待在家中的時間難免會感到寂寞,少了群體生活也會使人感到焦慮不安,因此我們認為在疫情間人們最深的渴望就是能獲得心靈上被關心、被照顧的平安。當我們論及這點時,也才發現到無論是否有疫情的影響,其實教會中最重要的事工就是建立團契的關係,即便是透過寫卡片、電話問候等簡易的方式,只要是真誠的、用心的關懷,就能建立好信仰的夥伴關係,讓我們走在「以馬忤斯之路」不孤單。

除主題演講,大會亦安排各國代表分享國家及教會的現況,多數分享疫情帶來的影響,其中香港多了反送中事件的困境及應對,而緬甸特別提及能源缺乏、緬北偏遠地區的衝突、毒品等議題。研討會尾聲,各國分別提出教會與國家的當務之急,讓與會者以不同視角看見共同的議題,亦對各國的特殊處境付出關懷。

以青年的身分來看目前教會的景況,我所看見的有教會青年流失導致年齡斷層,這是其他國家也有的共同議題,特別的是,因為台灣存在多元族群,該怎麼讓青年對族群文化產生認同,認識自身文化、學習母語,進而將信仰釘根在本土,這部分是PCT相當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我個人也認為身分認同與普世事工是息息相關的。過去到國外參加普世交流會議的經驗,讓我意識到自己對於台灣以及PCT的理解都不夠,促使我開始關注這片土地上過去的歷史痕跡及今的社會議題。我想參與普世事工,不僅是關懷世界各地的肢體,也是分享我們對本土的理解,讓世界可以看見我們。在普世事工方面,許多青年因為擔心語言問題,或是教會提供的資訊較少,導致加入的新血不多,這部分有點可惜。我想如果能有更多的培訓,或是密切與地方教會、大專中心合作,邀請有過普世活動經驗的人來分享,也許能看見更多教會人才投入,我想這部分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感謝這次參加EAR的經驗,讓我再次反思自己是否因為疫情而怠惰,影響了自己的信仰生活,以及我能夠做什麼來恢復團契的關係,甚至是提升和契友之間信仰的關係。


資料提供單位:普世